本報訊昨天上午,華東有色地勘局(以下簡稱華東有色)并購澳大利亞全球金屬與礦業(yè)公司(下稱GBE)51%股份的議案經特別股東大會現(xiàn)場表決全票通過。這意味著我省有色地勘大鱷第一次絕對控股海外上市礦業(yè)公司,此舉對拓展江蘇資源版圖、提高我省資源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華東有色總部位于南京鐘山腳下,2000年由隸屬于原冶金工業(yè)部轉為江蘇省屬單位。據華東有色地勘局局長邵毅介紹,本次華東有色以每股0.405澳元收購GBE51%的股份,共斥資4785萬澳元(近3億元人民幣),這也是華東有色第一次絕對控股國外上市礦業(yè)公司。業(yè)內人士分析,這一“大手筆”將大大提升我省乃至我國資源中的稀有金屬“鈮”的占有量,從而為我國鈮鐵行業(yè)提供穩(wěn)定的原料供應,有效降低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提高,提升我國高端鋼材的國際競爭力。
業(yè)內專家介紹,“鈮”這種稀有金屬是生產高級鋼材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提高鋼合金的硬度。相對于普通鋼材而言,由于高端鋼產品利潤高,“鈮”正成為國際上包括日韓等鋼企在內爭奪的對象。我國從2005年起就已成為“鈮”消費第一大國,但我國“鈮”初級原料供應嚴重不足,對外依存度較大。
而本次華東有色的并購對象GBE的主要資產中,就有非常豐富的鈮礦資源該公司資產主要集中在非洲,包括鈮礦、稀土、鈾礦和螢石項目。其中以鈮礦項目為其旗艦項目,擁有礦石資源量5530萬噸,其中探明儲量為1320萬噸。礦山建設投產后可年生產鈮鐵約3000噸。
據了解,我省雖然是經濟大省,但相比中西部省份而言屬于資源小省,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源全球化配置的后危機時代中,如何成功“走出去”提升資源保障能力,是江蘇“十二五”發(fā)展中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華東有色2007年以來發(fā)揮地勘優(yōu)勢,頻頻海外“亮劍”,不僅提高了資源保障,還有效利用“時間差”節(jié)省收購成本、實現(xiàn)投資獲益。
2009年,該局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大型稀土礦上市公司阿拉弗拉資源有限公司25%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由于全球金融危機使資源類企業(yè)股價大幅縮水,當時收購僅投資2249萬澳元,折合人民幣1.3億元。與金融危機前的股價、匯率相比,共節(jié)省投資8億元人民幣左右,節(jié)省的投資是實際投資的6倍。而截至去年10月,隨著該公司股價回升,令華東有色在節(jié)省投資8億元人民幣的基礎上,短短一年時間,收購的公司股份就隨著因股價上揚市值增長約3.6億元。另據透露,近期華東有色正積極籌備國內、境外2支資源類私募基金,努力借殼上市,希望重組改制為國內一流、國外知名的跨國礦業(yè)公司。
本文